2024年地方国资国企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了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3年国资国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整理如下:

 

 

 

 

做好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总的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的全面领导,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高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为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贡献。

 

 

 

 

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价值创造,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实现高质量的稳增长

 

  • 各地国资委可以参考借鉴中央企业“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有挑战性的经营目标,充分运用考核激励手段,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力争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树立价值创造的鲜明导向

 

  • 引导企业把发展的重心切实转换到价值创造和内涵型增长上来,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领先企业,加快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形成更多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努力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国家有税收的发展。

     

 

 

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带动作用

 

  • 不断发现、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 指导企业聚焦产业链强基补短、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保障,布局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大项目。

  • 推动企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合作,下决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健全防止拖欠长效机制,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二、强化落地见效,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功能性改革

 

  • 着眼更好履行国有企业功能使命责任、加快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指导推动企业调节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

     

  • 加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力度,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加强跨层级国有资本流通合作,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

     

  • 优先布局地方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及地方优势产业领域,强化国有企业在医药医疗、健康养老、应急保障等民生领域有效供给,提升水、电、气、暖、通信等公共服务体系支撑保障能力。

     

  • 落实有关政策,更大力度推动确权办证,盘活存量土地资产。

     

  • 建立多部门联动绿色通道,推动“两非“两资”处置出清,加大“压减”和亏损治理等工作力度,确保国有企业亏损面、亏损额持续下降。

 

 

 

紧紧围绕激发活力提高效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 指导推动国有企业分层分类、动态优化党委(党组)“前置事项清单”,配齐建强董事会,完善履职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专职外部董事与企业现职领导人员双向交流力度。

     

  • 推动三项制度改革重点任务落实,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提质扩面。

     

  • 强化企业内部薪酬分配监管,构建精准高效、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推动更多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

     

  •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改制上市步伐,推动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升发展质量,强化市值考核评价,积极维护股东权益。

 

 

 

紧紧围绕任务落地见效完善改革推进机制

 

  •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本地区推动改革落实落地的有效工作协调机制。

     

  • 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完善工作台账,重难点任务往前排。

     

  • 优化改革进度跟踪和评价体系,功能使命类、体制机制类两类改革要互促互进、相得益彰强化基层创新和示范引领。

 

 

 

 

 

三、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

 

  • 推动国有科技领军企业强化责任担当,全面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合攻关,支持有基础的企业积极参与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

 

 

 

切实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 推动企业健全研发投入多元筹措和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指导有条件的企业扎实推进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 在业绩考核、工资总额、科技人才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等方面,制定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科技人员更期盼的创新支持政策,加强政策落地指导。

     

  • 推动企业健全科研组织体系和管理机制,加大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英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国有企业重点行业研发人员占比,加快建立创新型组织、营造创新文化,对创新活动给予足够的包容支持。

 

 

 

 

 

四、强化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引入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打开传统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 加强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积极有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坚持长期主义,富有敏锐商业眼光。

     

  • 立足本地实际和发挥核心功能,强化政策上、组织上、资源配置上的保障力度,推动企业紧密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主责主业,进一步找准切入点、突破口。

     

  • 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合作,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 积极培育孵化未来产业。

     

  • 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五、强化国资监管,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水平

 

 

 

 

切实强化国资监管的专业性

 

  • 进一步理顺国资监管和公共管理职责边界,着力打造专责专业的监管机构。

     

  • 完善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优化监管方式。

     

  • 强化出资人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更有温度、更有效率的务实服务。

 

 

 

切实强化国资监管的有效性

 

  • 进一步健全国资监管法规制度,完善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体系,强化国资监管的刚性和权威性,加强违规经营责任追究。

 

 

 

切实强化国资监管的系统性

 

  • 坚持系统思维,把稳增长、抓改革、强创新、促发展、防风险等多重监管目标统筹起来。

     

  • 引导企业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战略长远“大账”、算好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综合账“。

     

  • 树立国资监管“全国一盘棋”的思维,加大指导监督工作力度。

     

  • 增进各地横向沟通协作,进一步形成国资监管系统合力。

     

 

 

加强国资国企理论研究工作

 

 

 

 

 

六、强化风险防控,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

 

 

 

 

突出抓好债务风险处置

 

 

 

严控有关重点领域风险

 

 

 

进一步健全风险防控机制

 

  • 指导企业建立覆盖企业战略、规划、投融资、市场运行等各领域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造全覆盖、严监管、强约束的内控体系,推进司库体系建设,将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各项要求嵌入企业经营管理。

 

 

 

 

 

七、强化政治引领,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

 

 

 

 

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自觉站位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开展工作,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担当使命、推进工作的实效上。

 

 

 

持续夯实党建基层基础

 

  • 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加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精细化、体系化水平,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毫不松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腐败问题,严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 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务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 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有机统一起来在国有企业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资料来源 | 国务院国资委官网、国资小新,编辑 | 黄盛

新闻

中控国数,政府投融资企业实体化成功转型的助推者

创建时间:2024-02-07 15:53